科普丨用过的药物也会过敏?这些药物过敏认识误区请注意!
每次聊到药物过敏的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会“挠头”,因为它实在是非常的“任性”。面对药物过敏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迷惑,为什么服用过的药还是会过敏?用药剂量小一点是不是就不会过敏了?吃了药都十多天了居然还能过敏?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,关于药物过敏的七个误区。
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药物过敏症状通常情况下就是皮肤潮红、皮疹、瘙痒等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药物过敏可能引起发热、哮喘、呼吸困难,这些情况会导致过敏性休克,一旦发生这种危险情况就必须尽快采取措施,立即送往医院就医。
很多人认为既往服用过的药物以前不过敏,今后就不会过敏。这种认识是错误的,因为一般情况下,首次服用药物后身体是不会产生过敏反应的,因为这个时候身体会产生抗体,但当再次服药时,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会与身体里的抗体“打架”,这就导致了过敏反应。
因此,很多药物过敏反而是在第二次使用该药时发生的。
我们通常所说的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按正常的用法、用量,接受药物治疗后,身体发生一些不正常的临床表现,虽然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以通过减少用量来减轻,但是药物的过敏反应与用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。不管用量多大,都要警惕过敏。
不要以为同一种药就不会过敏,同样名称的药品可能因为厂家、批号、生产工艺、添加辅料、质量层次的不同而导致所含的杂质不同。因为身体的耐受程度会有差异,所以过敏反应发生率也不同。
不要以为过敏反应只有西药才有,有些中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,如穿心莲、双黄连、鱼腥草、和云南白药等,都能够引起过敏性休克。
从过敏的发生率来看,中药的致敏率比西药低。但是,中药过敏问题也不可忽视。中药成分复杂,制备工艺有所区别,其含有的蛋白、淀粉、鞣质、色素等都可能引起过敏。所以,服药后要格外注意观察,不要等到症状严重了才采取措施!
大家普遍认为过敏反应都是用药后直接由药物引起的,其实一些环境因素也会诱发药物的过敏反应。如服用了喹诺酮类药物以后,没有有效的避光,就会发生过敏反应产生光毒性。
药物过敏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,速发型一般在用药后马上发生,而迟发型则有一定的“潜伏期”。
以头孢类抗菌药为例,迟发型不良反应多数发生在用药后的第2~10天,少数可长达13天。
所以,只要是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疑似过敏的症状,都要引起重视,并及时就诊。
一、应遵医嘱和说明书用药;
二、用药期间或用药后一段时间注意观察,如出现不适症状时须及时就诊;
三、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应在皮试结果阴性的前提下使用,若有某种药物的过敏史,应记录下来,并在就诊前主动告知医生;
四、要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反应,即对此种药物过敏,很可能对同类的其他药物也过敏。
五、为了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,对于一些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,最好在医生的监督下注射,不要擅自在家中自行注射。
药物过敏很严重,千万不可轻视它。
用药之后细观察,不良反应快就医。
END
文章来源“合理用药科普”